因为“负荷计划”很容易理解,所以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。
■1。前提条件
1-1。机器的标准工时
首先是“机器”的“台数”和“标准工时”。
* 机器的台数

* 机器产品的标准工时

1-2。人的标准工时
(1)工人

(2)机器的接收台数和“标准工时”
实际上,“人员”和“机器”的“生产能力”更加复杂,为了简单起见,如下所示。

(3)一人使用一台机器时人的“标准工时”

(4)一人使用两台机器时人的“标准工时”

1-3. 1月(一个月)生产量

1-4。其他假设

■2。负荷计划的结果
首先,比较机器的“负荷”(工作量)和“生产能力”。
2-1。机械负荷计划
在自动机器的情况下,“生产能力”用“生产数量”表示。
(1)机械Z的生产能力
1月(一个月)的生产能力=(生产数量/小时)X(一天的工作时间)X(1月的工作日期)
因此,一台“机器Z”按产品类别1月份的生产能力如下所示。

(2)机器Z的必要数量

机器的“现拥有台数”是5台,所以没有问题。
2-2。人员负荷计划(一人操作一台机器时)
接下来,对人员的“负荷”(工作量)和“生产能力”进行比较。
“一人一台”的机器。
(1)生产数量所需工时(负荷)
* 标准工时

* 一月(一个月)所需工时
1月份所需的“所需工时”=(1月份的生产量)X(标准工时)
因此,每个产品1个月的“所需工时”如下所示。

(2)所需人员的计算
所需人员=(1月所需工时)÷(1日工作时间)÷(1月工作日)÷(出勤率)
因此,1月(一个月)需要的人员是:
(1000小时)÷(8小时/天)÷(20天/月)÷(0.9(出勤率))= 6.94人
这个工序需要7个人。
拥有人员只有4人,所以有必要采取对策。
2-3。人员负荷计划(一人操作两台机器时)
1人操作2台机器的情况。
计算的方法是一样的。
(1)生产数量所需工时(负荷)
* 标准工时

* 一月(一个月)所需工时
1月份所需的“所需工时”=(1月份的生产量)X(标准工时)
因此,每个产品1月份的“所需工时”如下所示。

所需人员的计算
所需人员=(1月所需工时)÷(1日工作时间)÷(1月工作日)÷(出勤率)
因此,1月(一个月)需要的人员是:
(500小时)÷(8小时/天)÷(20天/月)÷(0.9(出勤率))= 3.47人
这个工序需要4个人。
拥有人员只有4人,所以没问题。
这是1月(一个月)的“负荷计划”。
在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,有必要采取对策。